高質量發展樣本:上海浦東靜電機保養沖刺GDP“萬億俱樂部”
21世紀經濟報道 盧常樂
2018年,將是上海浦東新區向GDP“萬億俱樂部”發起沖擊的關鍵一年。
不可否認的是,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浦東新區仍是上海整體經濟發展的“中流砥柱”。1月19日,上海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2017年上海GDP總量達到30133.86億元,首次跨過3萬億元的大關。其中浦東新區以9500億元,占到全市GDP總量的32.5%。
2018年,將是上海浦東新區向GDP“萬億俱樂部”發起沖擊的關鍵一年。
1月14日,上海浦東新區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開幕,浦東新區區長杭迎偉在會上表示,2018年浦東新區經濟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以上、突破1萬億元。
為此,2018年浦東將著重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全面深化自貿試驗區改革;二是深入推進科創中心建設,不斷提升集中度和顯示度;三是大力發展實體經濟,不斷增強經濟發展的創新力和競爭力;四是積極構建大民生格局,切實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不難發現,在四個重點工作中,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和張江科創中心建設是重中之重,也是浦東向“萬億俱樂部”沖擊的最強勁動力源泉。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走訪發現,依托自貿區和科創中心兩大國傢戰略,以實施人才戰略與全面提升營商環境為政策落點,近年來,浦東新區作為上海創新、創業高地的屬性特征日益凸顯,對技術、資本與人才的集聚呈現出強有力的虹吸效應,促使其成為區域高質量發展的典型樣本。
人才戰略釋放的核心動油煙處理機價格能
從上海地鐵2號線的張江高科站出來,沿著科苑路由北向南走,會明顯感到碰到的幾乎都是步履匆匆的年輕人。他們既有在校大學生,更有周邊廣泛分佈的科創企業員工。
“選擇將互聯網公司放在浦東創辦,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考慮到這裡人才集聚的環境。”上海星麥投資有限公司創始人李華軍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萬科離職後,2017年初他與幾個公司合夥人帶著“互聯網+房地產”的新興創業模式入駐在浦東張江的科創園區,看中的正是科創中心對人才的吸引力。
除瞭新成立的互聯網企業,同樣被人才這一核心要素吸引到浦東的,還有眾多企業研發中心。坐落於張江園區碧波路572弄的上海華峰材料科技研究院,是華峰集團設立在浦東的一個國傢靜電抽油煙機級企業技術中心,以化工新材料研發為主。
上海華峰材料科技研究院辦公室主任賴曉群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初華峰集團選擇在浦東張江設立研發中心,看中的正是其地理位置能夠吸引高層次的產業研發人才。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通過走訪發現,通過人才的集聚,帶動資本、產業的集聚,正成為激發浦東新區經濟發展活力的關鍵。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浦東已經累計引進國傢“千人計劃”197人、上海“千人計劃”204人、浦東“百人計劃”56人。
為瞭將人才的集聚優勢轉化為創新創業的實際,浦東新區在服務人才方面更是著力打造“高地”。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浦東國際人才城看到,上海張江留學人員創業園、上海自貿區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的基地、浦東新區高技能人才培養(實訓)基地等,這些服務人才創新與創業的載體在浦東可謂遍地開花。
在1月14日的浦東新區“兩會”上,杭迎偉表示,2017年浦東全區高新技術企業累計達到1711傢,經認定的孵化器和眾創空間達到134傢。
賴曉群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創新型的企業的需求來說,浦東已經形成瞭人才集聚的“圈子”,同時高端人才也傾向於在浦東尋找機會,各方面形成瞭一個良性的正向循環。
深化自貿區改革紅利顯現
除瞭人才的因素外,浦東新區全力優化的營商環境,也正在成為激發經濟發展活力的另一重要驅動因素。
2018年1月9日,上海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會同組織部、商務委推出瞭服務自貿區建設、促進營商環境優化的“二十條”措施,涵蓋瞭放管服及流程再造等四個方面,多條舉措屬於國內首創。
記者瞭解到,上海土地資源緊張,商務成本相對偏高,浦東的思路就是要深化改革開放釋放的制度性紅利,這一成果充分體現在上海自貿試驗區建設過程中。
“相比於其他地方至少要一個月左右的審批時間,企業在浦東註冊僅僅隻用瞭15天時間。”李華軍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創辦“問房”這個互聯網與房地產結合的平臺時“拿證非常快”。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到,自2017年1月初上海自貿區“證照分離”政策在浦東新區推出首個案例後,僅僅過瞭一年時間,上海自貿區的經驗就被允許擴大改革試點的范圍。
2018年1月1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前期已對116項審批事項開展“證照分離”改革試點並向全國各自貿試驗區推廣的基礎上,由上海市進一步在浦東新區對商事制度、醫療、投資等10個領域47項審批事項進行改革試點,推進“照後減證”。
此外,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浦東新區臨港行政服務中心的一樓辦事大廳看到,辦事大廳裡特地設立瞭咖啡廳與休息區,浦東新區對待“辦事者”的用心程度可見一斑。
數據顯示,2017年上海自貿試驗區累計新設企業超過5萬傢,實到外資占全區比重超過90%,外資研發中心累計達到227傢。隨著央企總部、國際性貿易平臺和全球資產管理機構加快集聚,上海自貿區的新增擴大開放項目達到400個、累計數量達到2390個。
2017年11月,杭迎偉在《深化自貿改革,提升獲得感》一文中寫道,展望未來,浦東將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緊緊抓住“三區一堡”和“三個聯動”重要載體,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全面推進新一輪自貿試驗區建設,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率先形成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和公平、統一、高效的市場環境。
受訪專傢表示,在產業與政策的雙重驅動下,2018年上海浦東實現總量從9500億元左右到萬億的跨越,並不是一件難事。未來,站上GDP總量萬億新臺階的浦東,將向著開放型經濟發展的更高層次邁進。
(編輯:陳潔,如有建議意見請聯系:lucl@21jingji.com,chenjie@21jingji.com)
21經濟網是21世紀經濟報道門戶網站,主打財經新聞,是21世紀經濟報道原創新聞最重要的展現平臺。同時有機整合客戶端最深度策劃、搶鮮報及快報最新資訊,給讀者提供最優質的閱讀。
3A53012C845584EF
留言列表